各位老师好,上一期文章我们讲述了毕业要求制定及指标点分解。本期文章续上期文章我们来探讨课程体系的制定。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中对课程体系的说明:
课程设置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必须包括:
1)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
2)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标准要求课程设置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首先我们要明确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矩阵,如下图所示:
根据标准要求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制定时需要满足并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专业课程体系的各部分比例以及学分必须满足通用标准要求以及专业补充标准。
2)建议全体教师参与,课程设置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的设计需要邀请企业或者行业专家参与共同制定。
3)根据能力导向明确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并给出充分的依据,由此确定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4)用于支撑毕业要求课程的课程内容可教学、可评估、可评价。
根据我司对工程认证的研究及专家指导,还需注意:
1)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是重中之重,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2)选修课和方向课不能支撑毕业要求,因为这些课程不能覆盖全体学生。